税务研究 1989年 第3期 国际税收与涉外税收

发展外向型经济 税收科研第一组研讨会纪要(一)

上一篇 下一篇

1988年11月 8日至14日在上海召开了关于“为适应‘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新形势,如何改进沿海地区的税收工作?沿海地区税制怎样为这个战略服务?如何协调好毗邻地区的税收关系?”这个专题第二次研讨会。会议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研究了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税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一、关于实行出口导向战略的税收政策问题

我国从贯彻对外开放方针以来,出口逐年有所增加。根据上海市调查材料,1987年工业出口产值比1985年增长36.4%,比1986年增长11.9%,出口产值集中程度有所提高,初步形成了一批出口产值较集中的行业;技术密集型和加工深度高的行业出口也有所增长。但是,在以出口创汇为目标,以及财税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的鼓励驱动下,形成以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产品结构多元化的格局,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1. 总体效益低。在各项政策鼓励下,各行各业齐头并进,不考虑国内资源条件,不问经济效益,竞相出口,造成相互挤压,抵消力量,甚至不惜工本,削价竞争,自己内耗,让外人坐收渔利。虽然出口年年有所增加,但总体效益不能同步增长,甚至存在下降的趋势。2.多数产品附加价值低,创汇少。以上海为例,轻纺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副土特初级产品占出口总额的83%,附加价值在整个工业附加价值率32.7%的平均线上下,大大低于机电、仪表工业35~44.5%的附加价值率,加上出口竞争力差,卖价上不去,即使再大量出口,也只能是增加使用价值量出口,交换价值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这就难以改善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市场商品结构迅速趋于高度化,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传统商品的交易比重不断下降,有些商品价格趋向下跌。加上贸易保护主义和技术保护主义的加强,发展中国家间竞争日益加剧。这种贸易环境对我国十分不利。在国内、沿海地区劳动费用成本低的优势,正在被劳动生产率低所抵销。3. 出口产品换汇成本高,亏损面广,数额大。1987年,上海21个外贸公司经营的出口商品,退税前的平均换汇成本在5元左右,比1986年增加8%以上,最高的是粮油增加幅度达16.3%,换汇成本高,导致全年亏损12.36亿元,大类产品亏损面在76%以上,细类产品亏损面达90%以上,1988年以来,一方面,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工厂内外销利益倒挂,不得不提高部分商品的收购价;另一方面,目前国际市场价格疲软,且有下降趋势,这一上一下,将使出口产品换汇成本大幅度提高,外贸亏损势必进一步增加,有些外贸部门为了控制亏损,实现承包亏损额度,不得不减少出口。这说明在国内外两个市场夹击下,许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处于相当严竣的局面,如不另辟蹊径,恐难长久维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