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 2011年 第11期 财税观察

社会攀比与税制改革的思考

作者: 漆亮亮 上一篇 下一篇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总是通过相互比较来认识自己。凡勃伦认为,消费是具有社会性的物品,上流社会通过“炫耀性消费”来显示自己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并因此导致地位竞争的社会后果。齐美尔认为,时尚是社会下层不断模仿与追逐社会上层的行为模式,而社会上层则通过不断发明更新的行为模式来与社会下层拉开距离,因此时尚成为一种“领先与追逐”的动态游戏。杜森贝里则认为,人们为了获取更高的社会地位,就必须符合高地位群体所“示范”的行为和消费标准。人们为消除这种“不利比较”,促使消费欲望不断上升。

社会攀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卡尼曼提出的“满意水车”理论以及布鲁尼提出的“社会水车”理论,均强调相对消费和地位竞争等社会攀比行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此外,很多实证研究也表明,个人的主观幸福感与他人的收入、消费和地位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在人际之间的社会攀比与地位竞争中,绝对收入和消费水平对个人主观幸福感产生的效应很小,而个人相对于他人的收入、消费和地位等方面则显得更为重要。中国俗话“人比人,气死人”和西方名谚“邻居决定幸福”正是此现象的反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