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研究 2018年 第8期 财税史鉴

新中国税收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侯梦蟾教授

作者: 张文春 李万甫 卜祥来 何乘材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中国税务报社,国家开发银行 上一篇 下一篇

侯梦蟾(1927~2002),福建省永泰县长庆镇先峰村人。曾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财政专业博士生导师,也曾担任中国税务学会理事、名誉理事、全国税收教学研究会顾问、北京市税务学会常务理事和《税务研究》杂志编委等,并被扬州税务学院(现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进修学院)等多所高校聘为兼职教授。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侯梦蟾教授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实践相结合,并注意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精华,撰写了一系列著作、文章,其独到的见解对我国财政、税收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贡献卓著。

1963 年,侯梦蟾教授与周升业教授共同研究并撰写了《信贷收支差额问题》(1)一文,首次提出,研究财政、信贷综合平衡问题必须从货币流通角度进行剖析。该文认为,银行信贷的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在账面上永远是平衡的,信贷收支差额的实质是银行投放出去的货币所形成的购买力与物资供应之间的不平衡,并强调货币流通状况不仅要看现金部分,也要看非现金部分。这个论断为我国研究财政、信贷综合平衡问题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思路。1964 年,主要由侯梦蟾教授执笔并统稿的《财政学》(2)一书问世。该书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公开出版的论述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的教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侯梦蟾教授曾短期从事国际金融研究,在此期间参加编写并统稿出版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3)一书。该书对西方国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经济滞胀的前因后果作了详尽的剖析,对于当时人们了解西方起到了重要作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