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全省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开展税务促产增收
上一篇 下一篇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是—个多民族的高原山区省份,为了促进全省经济的发展,云南省各级税务机关和广大税务干部在抓好税收收入的同时,注意发挥当地优势,广开促产门路,使促产增收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效果明显,主要做法是:
一、狠抓重点税源 促进“两烟”生产发展
烤烟和卷烟是云南的优势产业,两烟一的税利占全省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成为云南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全省税务干部始终把发展“两烟”作为促产重点,特别是在烤烟生产上,从育苗,移栽、施肥、防治病虫害到采摘、烘烤直至收购整个过程,税务机关都落实专人直接参与。在长期的促产实践中,许多税务干部成了烤烟生产的行家能手,被烟农称为“财神爷”。税务干部在促产工作中一是坚持办实事,为烟农排忧解难,仅据保山地区统计,1988年以来全区税务系统共帮助育烟苗3428亩,建盖烤房2502座,制土火笼9966座,制作调节营养袋397万个,调剂化肥134吨,组织供应燃料2828吨,印发技术材料7910份,培训技术人员2728人,召开烤烟技术现场会6 336人(次),为困难户解决周转金20.5万元。二是把烤烟生产与扶贫结合起来。烤烟是一项见效快,效益高的产业,发展烤烟生产是我省广大山区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广大山区税务机关,根据当地实际,帮助农民大力发展烤烟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罗平县老厂乡水塘村是有名的穷村,当地流传着“水塘水塘,缺衣少粮,家家住小草房,人人吃救济粮”的顺口溜。1984年全村217户人家,人均收入不到200元,有152户欠贷款15万元.当地税务所从1985年起帮助水塘村农民发展烤烟生产,通过扎扎实实地促产扶贫工作,水塘村发生了巨大变化。1989年全村种植烤烟6o0亩,收入35.4万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就达321元。如今的水塘村,贷款基本还清,98%的人家住上了新房,40%以上的人家有收录机、电视机,水塘村变成了“水塘水塘,有水有粮,人人穿新衣,家家住新房”的富裕村庄。三是开展科技促产。师宗县大同税务所所长陈德荣,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1985年研制成功了“三管烤烟蒸汽炉”,这种烤炉具有提高烟叶质量,节约燃料,缩短烘烤时间等优点,受到烟农普遍欢迎。1986年省税务局在师宗县召开了全省促产增收现场会,使这项技术在全省迅速推广。据不完全统计,1989年全省已有9个地、州、市的65个县改建了这种烤炉11456座,其中税务干部直接帮助改建了4254座。禄丰县税务局大胆试验,将用于食品加工的远红外技术运用于烤烟烘烤,获得成功。使用这种技术,能使烘烤时间在原来基础上减少1至2天,节约燃料25%左右,烟叶上升一到二个等级,受到烟农好评。巧家县税务局从烤烟的种植入手,大力推广稀土喷施技术,使烟叶的产量、质量、抗旱、抗病虫害等能力大大增强,今年全县烤烟喷施稀土面积达92.5%,产量比上年增长12%,预计可增加税收88万元。四是大力推广春烟。为了解决粮烟争地问题,1987年大姚县税务局率先试种春烟成功,为我省发展烤烟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得到各地有关部门的重视。1988年5月省税务局在大姚县召开了春烟试种现场会,在全省推广春烟种植。1988至1989年全省已有8个地、州、市的21个县种植了春烟16 113亩,其中税务机关直接帮助种植 1474亩。烤烟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卷烟工业的发展。从1978年起,全省的“两烟”税利连年增长,从1978年的2.96亿元,猛增到1989年的56亿元,增长近18倍,平均每年递增30%以上,成为我省最重要的税收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