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 2008年 第7期 “税收·发展·民生”征文

父亲心中的税事

周民昌 上一篇 下一篇

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与共和国同龄的他有着最朴素的税收观。在他看来,庄稼人种地缴纳公粮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记得每到麦收季节,父亲总会将新打下来的麦子扬得干干净净,晒干了拉到粮管所缴公粮,从来不拖拖沓沓。缴纳公粮要排很长的队,有时要等到很晚才能将公粮缴上。但父亲没有丝毫怨言,好像是在完成一项他该做的事。那时的父亲并不知道自己还有另外一个称呼:纳税人。

1992年,我考入了山东省税务学校,自此,我们父子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税收。当时,父亲正经营着买卖布匹的生意,每次放假回家,他总是拿出一沓叠得整整齐齐的税票,好像在向我炫耀他的贡献。一次,他百思不得其解地问我:“国家收了那么多的税,都用到啥地方了?老百姓的负担咋不见降低呢?”我便给他讲“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从我上学的补贴、村路建设到国防科研等都要靠税收,税收收的多,要用的地方也多。他听明白了,又到街坊邻里去讲解,俨然是一个义务税法宣传员,纳税也更加积极。1994年,我参加工作,成为一名税务工作者,父亲也被评上了模范纳税户。现在,父亲还是村里的义务协税员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