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税收 2014年 第4期 财税观察

公共财政:现代国家的“哥白尼式转向”

作者: 李炜光 单位: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天津 300222 上一篇 下一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强调国家治理的必要性,称“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要求建构“现代财政制度”,并把财政前所未有地提升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的高度。“治理”概念的提出,说明我们比以往更加重视国家与社会、政府与人民之间关系的维系和处理,而不再是简单的以国家为主体的管制思维模式。但是,这种“治理话语”与现行体制和政策之间的距离还相当大。由统治模式向治理模式的转变,是现代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哥白尼式转向”,被认为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的公共财政,从理论到实践也面临着一次全方位的转变。

作为连接社会子系统媒介的公共财政

人们很容易把国家对财政资源的汲取和支配能力视为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的理由,其实这是传统的统治思维所导致的认识误区。“国家治理”,通常是指在政治系统的特定范围内行使权威,对政务或公共事务做出有效安排,以达到维护政治秩序和正义价值的目的。国家治理不只是指政府管理,一国之内所有共同事务的管理都可属于治理的范畴,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的有效和合规,一般被称为“善治”。治理与统治不同,统治是一元化的、从上至下的、命令式的、说一不二的,而治理则是多中心的、从下而上的、协商合作的,申张的是民主和自治的价值,所以现代国家治理具有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善治的过程便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