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 2023年 第1期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新时代新征程要走好贯彻新发展理念这条必由之路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高培勇

作者: 本刊记者 陈黛斐 黄诗睿 上一篇 下一篇

习近平总书记2022 年3 月5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讨论时,用“五个必由之路”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昭示的重要认识。其中之一,便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将这“五个必由之路”定位为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要求全党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

如何理解新时代新征程上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怎样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未来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要着重把握好哪些方面?《中国税务》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高培勇。

贯彻新发展理念这条必由之路至关紧要

记 者:如何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高培勇:发展始终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这一重大论断表明,一定的发展实践要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新时代新征程的发展实践必须由新发展理念来引领。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我国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发展壮大、赢得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过长期努力,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突出地表现为国民经济循环中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对外开放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新时代我国发展中的上述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直接奔着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这个中心目标而去的,体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和时代特征。

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转换问题。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更多依靠技术创新和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发展生产力,才能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由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的跨越,在全球创新和产业链分工中占据关键位置。

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处理好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军民融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体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才能顺应经济发展客观规律,补齐短板弱项,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提升发展的整体性、均衡性和协调性,扩大我国经济的回旋余地。

绿色发展注重解决发展的永续性问题。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在碳达峰、碳中和框架下,逐步有序实现我国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使绿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底色。

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投用。 中新社记者 陈文 摄

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必须把开放的大门开得更大,推动我国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才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打破外部对我国的围堵打压,推动形成更加紧密稳定的全球经济体系,扩大和引领经济全球化。

共享发展注重解决发展进程中的公平正义问题。必须把满足人民需要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上,通过共同奋斗努力增强最大多数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面向新征程,我们必须继续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第二个百年征程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并真正落实落地落细,才能避免回到粗放式发展的老路上去,逐渐补齐经济发展各方面的短板弱项,在破解发展难题的过程中厚植发展优势,加快推动各领域工作转入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新轨道。

记 者:新时代新征程上,贯彻新发展理念为什么如此重要?

高培勇: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作为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够在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的背景下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及时调整发展理念,就在于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战略指引。

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必须有一个管总的要求,做到方向一致、标准统一。作为统领发展的总纲要和大逻辑,发展理念不仅要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而且要阐明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作为统领发展的指挥棒和红绿灯,发展理念不仅要为未来发展图景作出顶层设计,而且要回答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新时代新征程抓发展,必须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更加突出发展理念对于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

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记 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与贯彻新发展理念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高培勇:实现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将新发展理念内化于心、知行合一,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以“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新一高”)为路径,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目标砥砺前行。

展开来说,“三新一高”是一套以新发展理念为内核,一体多维、相互贯通的理论体系:进入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我们必须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完成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为新时代新阶段的经济政策制定提供了指挥棒,是战略导向,也是“三新一高”的理论内核;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旨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在极端情况下保证经济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也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把高质量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记 者: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如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高培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基础,就在于完整、准确、全面地把握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取向、方法论和内涵边界。具体来讲,就是坚持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忧患意识三个维度把握新发展理念。

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只有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才能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就是要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以及一系列短板弱项亟待补齐增强的现实挑战,只有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更加精准务实的举措,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才能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切实解决好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就是要把握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把安全问题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上,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调整,我国发展内外部风险空前上升的现实挑战,只有坚持底线思维,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才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牢牢守住安全发展的底线。

新时代新征程要着力解决好发展质量问题

记 者: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要着重把握好哪些方面?

高培勇:新时代新征程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关键是以科学系统的思维和精准务实的行动着力解决好发展质量问题,朝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方向前进。

一是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体现着党和人民的意志。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越要把党中央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是必须辩证看待质与量、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是在质与量关系的动态变化中实现的。在发展进程中,质与量是辩证统一、相互转换、缺一不可的。从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实际情况出发,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在经济发展中解决好质的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加紧迫。在解决温饱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不断提高发展速度、壮大经济总量来解决量的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总量不足的问题已大大缓解,我们必须花更大气力解决好质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仍很有必要,而且与质的有效提升并不必然冲突,要在质的有效提升中实现量的合理增长。

三是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我们必须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一方面,要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注重防范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风险,高度重视各类风险之间的互动、传染、叠加和放大,做好相关工作预案,不断增强发展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要抓牢发展主动权,以科技创新作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更为畅通,为抵御各类风险挑战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实现主动安全、动态安全。

四是必须更加注重协调效率与公平,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要加快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协同配合的分配制度体系,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彰显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

五是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关键,也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唯有继续深化改革,才能为更好践行新发展理念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从而不断破解发展难题,持续提高发展质量。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拓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在经济体制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着力促进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高效联动,以新一轮改革红利的创造来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经济循环的畅通、有效激励的增强,不断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物质技术基础。

记 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这对我们做好2023 年经济工作有何启示?

高培勇: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尽管面临的困难挑战很多,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依然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究其原因,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困难挑战最终要通过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来化解。

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会议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进一步明确了做好2023 年经济工作要把握好的“六个更好统筹”,即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可以说,“六个更好统筹”充分彰显了新发展理念,直指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具体而言,2023 年经济工作要多措并举,优化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五大政策组合,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落实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财政政策方面,会议提出的要求是加力提效,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的力度,提高政策效能,更好发挥财政撬动社会资金的杠杆作用。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会议提出“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着重强调了支持高质量发展和防范控制风险相兼容。这意味着,做好2023 年财税工作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总之,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向未来,我们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上,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