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 2025年 第7期 税费征管“强基工程”

数据赋能 推动“小税种”申报更精准

国家税务总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党委委员、总经济师 韩杰灵 上一篇 下一篇

以优化税费申报管理为切入口,强化税费服务基础是税费征管“强基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税费申报是规范税费征管全流程的起点,更是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的重要引擎。财产和行为税(以下简称财行税)与货物和劳务税、所得税的体量相比较小,常被称为“小税种”,但其税种税目多、税源零散、征期不统一、纳税人遵从度与合规意识较薄弱等特点让财行税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拟从加强财行税申报管理入手,浅谈如何为“小税种”申报管理赋能,推进“数据+ 规则+ 责任”应用到财行税的申报上,让“小税种”实现大作为。

2021 年6 月1 日,国家税务总局全面推行财行税合并申报,减轻了办税负担,提高了申报便捷性。但财行税申报在准确性与风险预警上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税源信息录入较难规范。税源信息采集是纳税人的自主行为,加之申报表内缺少具体要求,导致纳税人填写较随意。比如,纳税人在房产原值、土地地址、土地面积等信息上,往往凭习惯自行判断填写,甚至会引发税收管辖权和管理责任的问题。此外,纳税人也经常怠于更新房源使用情况,影响后续申报和税收政策适用的准确性。二是计税依据和税收减免信息反复更正。这主要是由于纳税人对政策理解不到位。比如,在印花税申报上,纳税人难以准确判定合同金额是否包含增值税、是否需要拆分合同金额等事项,计税依据时有错误。在享受税费优惠政策上,特别是“六税两费”减免政策,纳税人对自己是否属于减免对象、是否符合减免条件、哪个时间区间可以享受税费优惠把握不准确,是错误享受税费优惠的高频多发地带,导致税务部门在事后监管上投入大量精力纠正。三是税种间关联性提示不足。财行税的税基以财产为主,因房屋、土地等交易产生的契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各税种间有着强关联关系,且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彼此勾稽。而当前申报环节中,税种间的风险联动提示不足,仍需靠手动建模筛查有房产税而无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契税而无房土两税等常见问题。此外,外部信息校验的支撑不够充分。比如,土地增值税清算过程中难以通过外部信息获取的方式对房地产企业的实际销售比例与网签成交情况、价格情况进行数据比对,只能通过税务部门掌握的纳税人自行提交的信息进行测算和风险初步排查,无法有效进行事前识别和风险预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