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研究 2000年 第9期 征收管理

税收征管效率问题初探

作者: 陶东元 魏贵和 胡孝伦 单位:湖北省国家税务局 上一篇 下一篇

一、税收征管效率理论及其发展

有研究认为:税收征管效率是指税收征管绩效与征管投入之间的数值比较关系,是税收征管质量与数量的综合反映。

在我国,税收征管效率问题的研究还只是刚刚起步,而在西方,对于税收征管效率问题早有建树。早在18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就提出著名的税收四原则,将“便利”和“最小征收费”列入其中,认为,一切赋税的征收,须设法使人们所付出的尽可能等于国家所得到的收入。在国家取得收入一定时,投入越少,税收征管效率越高,从而把过去在电学、机械学中研究投入产出比例关系问题的概念——效率引进了税收领域,为人类研究税收征管效率问题首开先河。19世纪后期,税收征管效率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德国学者瓦格纳在亚当·斯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税收行政原则,他主张节约税务征收费用,并提出税收征收费用不仅包括政府直接投入的税收征收费用,而且还包括纳税人为缴纳税款所直接负担的费用。20世纪初,随着国家干预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经济学派纷纷提出改善税收政策来解决危机和失业问题,使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得到增强,税收征管效率问题的研究有所淡化。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由于“地下经济”的出现,各类偷税、避税、逃税现象的大量存在,严重侵蚀着国家的财力,引起了各国政府的注意,在一片降低税负和减少赤字的呼声中,一些国家又把注意力放在加强税收征管,堵塞税收漏洞,提高征管效率,增加财政收入上,税收征管效率问题的研究又提到了重要地位。进入80年代以来,税收作为调节经济、组织收入的重要工具,更加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税收征管效率问题的研究更是人们的热门话题,当代西方学者认为,评价税收不仅要看它给社会带来的超额负担,还要看在征税过程中实际投入的比重,更重要的是要看税收能否被准确执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