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研究 1987年 第8期 少数民族地区税收

对少数民族地区税收问题的思考

张建国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应当看到,由于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的艰苦奋斗,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的经济,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以宁夏为例:1984年,宁夏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0.10亿元,与自治区成立前一年的1957年相比,年均递增百分之7.5%。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84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78年提高1.7倍。城乡人民储蓄存款1984年底达到6.2亿元,平均每人153元,比1978年的9900万元,增加了5.3倍。

不仅宁夏的经济有发展,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巨大发展。地处祖国南部边疆的广西壮族自治区,1985年比1950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6倍,其中,农业总产值增长8倍多,工业总产值增长56倍。地处祖国西北部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经济发展速度更快。1984年新疆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2倍多,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57倍多。近几年来,人均工业总产值一直居西北五省区之首。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985年达到394元,仅比当年全国平均水平少3元。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无论从总体还是从局部看,仍处于落后状况。我国的贫困地区相当一部分集中在民族自治地区,特别是地处边疆、山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其经济更为落后。宁夏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89%,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0.39%,但工农业总产值1984年只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0.28%以下,人均工农业总产值虽然由1982年的全国第21位上升到1984年的大约第了17位,但绝对数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1%左右。占全区人口34.85%的固原地区,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28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2%,全地区136万农业人口中,有20%温饱问题没有解决,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有26个县76万人(占广西农业人口22%)仍生活在温饱线以下,按民族自治地区对待的青海省有两个县,86个乡,73万人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均纯收入在120元以下的有117万人。其中41万人温饱问题严重,105万人患有多种地方病,生活十分困苦。

>>阅读全文